近年來,設施農業冬季燃煤取暖加重了北京的大氣污染,實現農業生產領域的“無煤化”,對改善首都空氣質量有著重要意義。2016年,北京面向全市蔬菜生產基地和農業園區啟動了農業生產領域“煤改清潔能源”工作,開啟全國這項工作的先河。
記者從市農業局了解到,北京市去年共完成151家農業園區的“煤改清潔能源”技術改造,改造覆蓋面積超過70萬平方米,節約燃煤約1.3萬噸。在這過程中,北京不斷積累了經驗,探索出適合京郊農業發展的好模式。
冬季清潔取暖讓農業園區采摘不斷檔
今年清明節的小假期,房山區琉璃河鎮惠欣恒泰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蔬菜采摘園迎來了眾多游客,而以往這個時候,大棚里許多蔬菜還不能采摘。今年由于園區全部用上了清潔能源采暖技術,整個冬天蔬菜都在生長,從而滿足了采摘的需求。
記者走進惠欣恒泰的蔬菜溫室,新鮮韭菜的氣味撲鼻而來;一眼看去,溫室后墻上一排排塑料水管分布有序。合作社理事長趙靜介紹說,這兒的63棟溫室以往冬季靠燒煤加溫,買煤、燒煤、管理,工人們要“三班倒”,大棚里煙煤味不僅嗆得人睜不開眼睛,而且溫度也不能保證。
“以往園區一個采暖季要用80噸煤,而去年冬天整個園區沒燒一塊煤,也沒有了難聞的焦煤味。這一切都得益于去年實施的的農業設施煤改清潔工程。”趙靜說,在市農業局的扶持下,基地利用溫室外的空地建設了10千瓦太陽能電站,利用光伏發電,實現年發電量1.8萬余度,其中一部分電能供給空氣源熱泵,多余電量將可并入電網“創收”。而園區通過安裝空氣源熱泵,冬天棚室溫度提高25%以上,由原來的3℃~5℃調高到15℃,解決了60棟大棚的保溫問題,打破了冬季不產露地菜的情況,實現一年四季都能采摘。
“園區反季節生產的蔬菜也賣出了好價錢,無公害韭菜每公斤價格高達120元。”趙靜高興地說。
通過煤改清潔能源,京郊還有許多像惠欣恒泰種植專業合作社這樣的農業園區,由單純種菜的菜園子,變成市民身邊靚麗的風景線,成為市民采摘休閑的好去處。
“四個一批”助推今年農業領域無煤化
2017年,北京市正全面推進農業生產領域冬季清潔取暖工作。據悉,今年10月31日前,朝陽、海淀、豐臺、房山、通州和大興南部6區要完成全部農業籽種設施“煤改清潔能源”工作,同步實施農業設施外墻保溫改造,確保農業生產設施實現“無煤化”。
與此同時,門頭溝、順義、昌平、平谷、懷柔、密云和延慶北部7區將對完成“煤改清潔能源”的村莊,同步配套完成農業籽種設施“煤改清潔能源”和農業生產設施保溫改造,同時對未開展“煤改清潔能源”的村莊的農業設施全部實施優質燃煤替代。
為扎實推進農業領域煤改清潔能源工作,北京市農業局確定了“四個一批”的具體工作路徑。一是“清退一批”,對老舊、無法正常生產的農業設施進行清退,淘汰一批落后產能;二是“調轉一批”,結合全市農業結構調整的總體要求,引導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逐步調整生產方式和生產品種,在生產時不再使用燃煤加溫;三是“提升一批”,即對“育秧、育種、育苗、仔畜、雛禽”等農業籽種設施實施“煤改清潔能源”工作,提升農業籽種設施冬季生產水平;四是“完善一批”,對冬季需加溫的農業生產設施實施保溫改造,完善保溫條件。
預計,2017年全市將完成農業籽種設施清潔能源改造79萬平方米以上。同時通過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種養殖品種,開展保溫改造等措施,今年全市農業生產領域可壓減燃煤4萬噸以上,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硫29.6萬公斤、氮氧化物6.4萬公斤、PM2.5為43.2萬公斤。
為農業領域清潔取暖工作提供多方面支持
合適的技術路線,是煤改清潔能源的重要保障。為此,市農業局組織專家編制了《2017年北京市農業生產領域“煤改清潔能源”和“減煤換煤”工作及技術選型推薦手冊》,供各區在技術選型和建設過程中參考。
據了解,2017年將主推熱泵、蓄能式電加熱、太陽能增溫+輔熱、自然余熱利用+輔熱等技術,同時鼓勵將各類技術進行優化組合,通過多能互補,降低運行成本,確保使用效果。市農業局還明確各區在工作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建設成本低、運行費用低的成熟技術,在確保冬季不燃煤能正常生產的基礎上,均可自行安排。
北京市還出臺了相關支持政策扶持農業生產領域煤改清潔能源。一是市財政對農業籽種設施實施“煤改清潔能源”改造的,按照取暖設備購置費用的20%給予補貼(最高不超過65元/平方米);二是鼓勵其他非籽種農業設施開展“煤改清潔能源”改造,各區財政可給予適當補貼;三是對在具備條件的設施農業園區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按照市發改委的現有相關政策執行;四是對現有使用燃煤取暖的農業設施外墻進行保溫改造的,各區可統籌使用市財政安排的農業發展改革資金給予補貼。
此外,對農業籽種設施實施“煤改電”項目需要電力增容的,將根據各園區實際情況落實一戶一方案,并納入電力公司綠色通道,加快業務辦理。同時,對實施“煤改清潔能源”改造的農業企業(農戶),要求企業(農戶)自主對配套生活區進行冬季清潔取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