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北方地區集中供暖采取的都是按面積收費的方式,缺乏計量設備和調節手段,這不僅造成供熱能源浪費,老百姓也不能自主調節溫度,用不用熱都得交費。這個矛盾越來越突出。
分戶計量是目前老百姓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分戶計量的實施也是城市供熱改革的必然趨勢。但我國現有供熱設施、設備的現狀和對既有建筑的分戶改造等方面都制約著按用熱量計量收費制度的推行。全面推進分戶計量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
暖氣的計量和電量、煤氣的計量有很大的差異
因為這其中有溫度等等其它方面的要求,比如二十四小時供暖,前十個小時是五十度的暖氣,后八個小時是五十六度的暖氣,這個是等量收費嗎?
另外,如果室內溫度不夠高,到底是供暖的問題,還是房屋保暖的問題?這些難題目前還沒有辦法解決,因此還沒有大規模推行的可能。
改造費用高、難度大
現有供暖管道網線如果改造成分戶計量式采暖,將需要付出巨額的改造費用,這也是這個方式難以大面積推廣的主要原因之一。
分戶計量的另一個問題是:目前還沒有收費標準
實行分戶計量的小區,物業根本就不需要到居民家中查看供暖溫度,從電腦上就可以查看出,誰家的溫度高,誰家的溫度低,每家用了多少流量。而且實行分戶計量極大地遏制了不交暖氣費造成的惡性循環,因為,在電腦上就可以操作關閉不交費住戶家中的暖氣。
在安裝分戶計量表之初,居民就會很滿意,居民終于可以用多少熱付多少費了。但事實上,關于如何收費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為此,某些小區雖然采取了分戶計量,但是收費卻一直是按照集中供暖的標準來收取的。通常是按照每月每平米多少元的標準收取的,隨后實行“多退少補”。
2007年,推廣分戶計量之初,政府部門就表示,會盡快出臺分戶計量的收費標準,但是直到目前,分戶計量收費還是沒有標準。
另外關于分戶計量式供暖的收費標準的問題,現在取暖收費標準采取的就是供暖企業的成本再加略有盈利的原則。
現在燒煤小區收費是一個標準,如果鍋爐改成天然氣了,這個又是一個標準。每年政府都要對這個成本進行核算、公布,在調整過程當中有一定的聽政程序。不能光聽供暖單位“一面之詞”,要有一定的中介機構進行審查、監督,并核算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如果老百姓承受力有限,那政府就要補貼一些。估計分戶計量式供暖如果要推行,應該還是按照現有的供暖收費標準確定編發來核算。
供熱企業缺乏積極性
對于計量收費試點項目進展緩慢的原因,主要在于供熱企業缺乏積極性。
目前大部分省份基本實現熱費從暗補變成明補,熱計量必然激發用戶節約用熱的積極性,用熱少了,熱費自然減少,但是由于供熱企業管理粗放,很難實現供熱成本的同比例降低。這樣,供熱企業就感覺不到熱計量的好處。
另外,熱控制計量裝置產權不清也成為制約因素。
因為在房屋建設過程中,開發商需要安裝溫控閥和熱表,而這部分費用供熱企業并不愿意承擔,最終也會落到購房者頭上。某些小區為用戶安裝了供熱計量表,但一個采暖期過后這些表都成了廢表。原因是供熱計量表不適應現有供熱系統條件下的“渾水”要求,水表用不了多久就被水中的雜質腐蝕糊死了,導供熱計量表不準確。
表價及維修費用昂貴,實行分戶計量對熱計量表的要求比較高。
按目前國內外市場的產品情況,熱計量表主要分為機械式熱計量表、超聲波熱計量表。超聲波熱表對水質要求略低,但價格較高,一般在一千八百元左右;機械式熱表對水質要求高,熱表堵塞現象較為嚴重,但價格較低,國外進口熱表每塊價格在一千二百元左右,國產熱表價格每塊在五百至六百元左右。
目前,國內大部分城市分戶計量基本以使用機械式熱表為主,以使用超聲波熱表為輔。因此,只安裝熱表這一項對居民來說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部分熱力專家認為,目前熱表的安裝、維修、更換、檢驗等費用怎樣界定還沒有相關政策明確,這使得在實施改造的過程中很難操作。
熱力部門介紹,熱表使用壽命較短,一般質量較好的熱表使用期大約為七年,質量較差的只有五年左右,熱表的購買及更換成本加上在此期間的維修費用相對于每年通過分戶計量少用的部分用熱費用,節省的不算太多。
面對這些在分戶計量全面推行中面臨的種種困難,實行按用熱量計量收費制度,不僅需要國家各部門的政策支持,還需要對節能、自動化等技術的進一步的完善。